经常有人提问:
“最近要做文化墙了,大家有什么参考的吗?”
“大家的文化墙有什么好创意啊?”
“除了大事记和荣誉墙,文化墙还有什么比较创新的点吗?”
……
我搜索了一下,类似的问题超过200多个,可见,文化墙是个相当高频的事情。
所以,这个话题还是值得好好写一篇。
做企业文化要有系统思维。
其中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有整体观,当我们有一个点的时候,要去思考一下,点之上是否有一条线,线之上是否有一个面……
具体到“文化墙”这个点,绝大多数同学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这种画面:
WHY,为什么要做“文化墙”?
公司还没有文化墙,今年好好弄一下
公司提炼了新的价值观,要做文化墙宣传
公司搬了新的办公楼,要做新的装修
公司今年的文化主题是创新,文化墙可以做宣导
双十一,全公司营造大战氛围
部门优秀员工展示需要个阵地
分公司文化氛围缺乏,先整文化墙
……
当我们问WHY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,往往一个点的工作后面,有一个项目,这个点只是项目的一部分。项目不同,目标和路径也会大有不同。这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。多问几个WHY,我们往往会更接近本质。
比如,“为什么公司还没有文化墙,今年要好好弄一下?”,因为“要利用好工作环境和空间这个文化载体”,继续问WHY,后面可能就是公司文化传播的载体系统,公司文化建设的阶段等等。
WHAT,文化墙究竟是啥?
字面上看,文化墙有两个要素,“文化”和“墙”。
“文化”
当然是企业文化的内容,包括:
文化理念: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……
文化载体:大事记、产品、故事、庆典、仪式、榜样……
亚文化元素:子公司/分公司/部门/特殊群体……
……
看起来就内容很多的样子,所以更要结合目标,对“文化”这个要素进行思考和明确。
“墙”
再来看“墙”这个要素,墙一定要是墙吗?
回归到WHY,我们应该不难理解,墙不一定是墙。
文化墙,根本上,是借办公环境和空间对企业文化进行表达和传播。
园区、办公楼、门、柱、窗、楼梯、会议室、公共空间、工位、走道……都可以是“文化”的“墙”。
WHERE,在哪里做文化墙?
当我们知道WHY和WHAT之后,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比如目标是建立文化墙传播系统,从环境和空间向全体员工有效传递文化价值观。那选择的逻辑,一是要能有效覆盖全体员工,那就必然要考虑到所有的职场、一线;二是要有效,就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人流量以及注目率等等。
动线触点法
就是去观察员工,从早上来公司到晚上下班离开,划出典型的动线和重要触点,然后再进行注目率等有效性分析。
结果也许会让你很震惊,因为多数情况下我们说的文化墙,可能员工的触点真的很弱。相反,比如电梯、前台、柱子、厕所门、会议室、工位等,员工接触更加频繁,文化内容也更容易触达到员工。
墙面本身,也许更适合从氛围和画面去考虑。
结合空间功能
另一个思考的角度是结合空间功能。会议室、公共活动区、食堂等,功能不一样,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进行定制。
比如会议室,更多的就是企业文化在会议场景中的应用。
如果是一家做餐饮行业的公司,自家食堂可能是一个重点。
互联网公司倡导信息流通,公共活动区就是典型空间。
WHEN,文化墙的时间有效性?
“文化”是动态的,自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时效性。比如使命愿景价值观,调整的频率就很低,相对稳定。
而文化的载体,比如故事、产品、仪式庆典等,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,变化较大。比如大事记,起码是以年度为单位生长的。
所以,文化墙也必然要考虑时间的有效性的,稳定的空间环境,承载稳定的文化内容,而变化的内容,则要求材质满足内容变更的需求。
比如有的公司要建设一栋办公楼,建筑本身变化极难,就只能表达使命愿景这种稳定的内容。
比如办公室新装修,墙体的硬软装,变化的难度和成本也较高,也会偏向于较稳定的内容,或者使用可变化的材质。办公室布置可拆卸安装,就适合变化频率较高的内容表达。
WHO,面向谁?谁来做?面向谁?
程序员?客服?快递小哥?这个不展开讲,每个文化人都应该对自家的员工了如指掌。
谁来做?
如果是动态的内容,内容从哪里来?谁负责审核?谁负责更新?频率该怎么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