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放弃品牌转向流量和价格战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:做品牌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需要强投入,强耐心,强洞察,强执行。
一 提出了构建品牌的基本要求
品牌的外显或许只是一个logo,一句slogan;但内核却像一个“立体的丰富的有魅力的人”。
二 品牌要有一致性
正如我们说做人要“言行一致”,品牌也同样。这意味着当品牌宣布了自己定位,slogan之后的一言一行都要与其所主张的信息一致。 反之将损害品牌力的构建。
尽管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,股票也大涨进军万亿市场。但几次负面舆情皆是因为“一致性”出了问题,产品发布时强调的主打安全与消费者实际体验时出现了差距,使得小米汽车陷入被流量反噬的压力中。
三 品牌需要在品类中找到差异化
即我们所熟知的“定位理论”和“USP理论”,通过差异化的核心定位,提升消费者的第一提及率,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。
四 品牌需要有社会责任感
很多案例表明,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偏好,正如鸿星尔克在2021年河南大水期间“破产式捐赠”5000万物资,使得不晒人被鸿星尔克:虽然巨亏但不忘做慈善的情怀感动,称其为“国货之光”,因此大量涌入直播讲购买公司产品,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一周内久完成了7700万元的销售额。
五 重视品牌投入和效果评估
做品牌需要有长期投入的耐心,也正因此大家在经营压力面前容易忽视品牌的投入,从而形成恶循环。但本次发文中明确提出,品牌需要保持长期的,战略性的投入,并将品牌投入与企业经营投入和利润挂钩,这有利于品牌方重新审视投入力度。
不仅如此,文中提及品牌需要建立品牌资产评估体系,尤其是央企,品牌资产的沉淀效果将成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考核。这项如果真的落实,可以一定程度帮助行业解决品牌效果难衡量难量化的问题。
品牌部,是整个企业
品牌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也不是靠品牌部一个组织做到的。实际上消费者的每个触点都是传播品牌形象的渠道,包括公司内部的每一个员工,外部的每一次产品陈列,商品售卖,售后服务等等。真正的品牌部,应该是整个企业。
企业家和投资人偏爱《新闻联播》、研究“政策报告”,现在答案已经很清晰了,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竞争、还是企业间的竞争,最后都要告别内卷比拼“品牌力”。